書上說,兩歲到三歲的孩子會開始"很"愛玩水,但是小可愛洗到手都皺皺的了還不罷休,而且現在小可愛已經懂得抬個板凳來墊腳,完全不需要大人輔助,水龍頭水就這樣嘩啦嘩啦流個沒完沒。雖然鄉下都用地下水,沒有繳水費的壓力,但是基於愛地球的心,這樣浪費水資源下去也不是辦法。
瞧他洗得如此專注,去打擾他又好像有點不禮貌,可是,水就這樣嘩啦嘩啦流走了,怎麼想都覺得不好。於是,我就對小可愛說:「把水關掉,不要浪費水唷。」
小可愛回說:「沒有呀,我在洗手吶。」
你說的沒錯,但是你已經洗好幾遍了,能不能快點把水關上咧?
後來,我決定改口說:「你的手已經洗好多遍了,都變皺皺了,不如我們拿水去澆花,好嗎?」果然,看到一個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說要去澆花。
結果,五分鐘之後‧‧‧‧‧‧
你怎麼又去玩水啦?!
關於孩子熱中玩水到底該如何處理呢?我喜歡April媽的態度,也深感贊同,再此和大家分享。
關於玩水的事 其實 只不過是一個教養現象的凸顯
偶而捫心自問 會發 現 原來自己對於孩子行為的反對與排斥
不過就是任憑自己的主觀喜好來決定
不全然有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非得反對不可
例如 可能有不少父 母不喜歡孩子用顏料畫畫
究竟是怕顏料弄髒衣服? 還是擔心善後的浩大工程?
還是覺得反正孩子不懂得畫畫呢?
也許 當父母自己先 釐清這些問題後
對於教養孩子的分寸拿捏能多份信心 並且能放寬心面對孩子的諸多行為
在《放手讓孩子做》這本書也提到
知道敏感期的存在,有助於了解孩子。
而敏感期是生物在年幼期為了獲得某種能力,對環境中特定要素的感受力變得較為敏感的時期。
換句話說,孩子為了獲得某種能力,會在某段期間提高與環 境相關的各種感受力。感受力會使孩子從某個範圍內找出可吸引他們的新發現。
新發現會讓孩子深深為之著迷,無法自拔:一旦他們獲得這項能力後,就會興致缺缺 而變得怠惰,不過他們馬上又會因為新的事物而燃起熱情。孩子就是透過這樣的循環,讓自己不斷獲得新的能力。
所以,在小可愛對水著迷的現在,我就放寬心,他就盡情玩,可以導引小可愛將水用在「正當用途」上,不過也不勉強,等小可愛滿足了他心中對水的好奇心,自然就會脫離這樣水女孩行為了。